青春會逝去,愛情會枯萎,友誼之葉會凋零,只有媽媽心底的希望最長久。

NO.1

We never know the love of the parents until we become parents ourselves.

不為人父母,就不會懂得父母之愛。——亨利•沃德•比徹(Henry Ward Beecher)

作者簡介

亨利•沃德•比徹(1813年6月24日—1887年3月8日),繫著名的公理會牧師、社會改革家、廢奴主義者,19世紀中晚期的著名演說家。1875年,他被指控與一已婚婦女通姦,該案系美國19世紀最臭名昭著的案件之一。


NO.2

Youth fades; love droops, the leaves of friendship fall; a mother's secret hope outlives them all.

青春會逝去,愛情會枯萎,友誼之葉會凋零,只有媽媽心底的希望最長久。——老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 Sr.)

作者簡介

老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1809年8月29日-1894年10月7日),美國作家、內科醫生、教授、演講家,被譽為美國19世紀最佳作家之一。他的兒子系美國著名法學家小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

 

NO.3

The most beautiful discovery true friends make is that they can grow separately without growing apart.

朋友間最美妙的發現,莫過於成長道路不同卻並未滋生隔閡。——伊麗莎白•福利(Elisabeth Foley)

作者簡介(暫缺)

不知道伊麗莎白•福利(Elisabeth Foley)與伊麗莎白•普萊斯•福利(Elizabeth Price Foley)是否同一個人?歡迎諸位譯友釋疑,謝謝!

 

NO.4

Life is a mirror.When you smile in front of it ,it will also smile and so will it when you cry to it.

生活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威廉•梅克比斯•薩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

作者簡介

威廉•梅克比斯•薩克雷(1811年7月18日-1863年12月24日),英國小說家,系與狄更斯齊名的維多利亞時代小說家,代表作《名利場》等。

 

NO.5

Keep your face always towards the sunshine, and the shadows will fall behind you.

永遠面對陽光,陰影就會拋在身後。——沃爾特•惠特曼(Walt Whitman)

作者簡介

沃爾特•惠特曼(1819年5月31日-1892年3月26日),美國詩人、散文家、新聞工作者、人文主義者,著有著名詩集《草葉集》。

 

NO.6

First love is only a little foolishness and a lot of curiosity.

初戀,就是一點點傻乎乎加上許許多多好奇。——喬治•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

作者簡介

喬治•蕭伯納(1856年7月26日—1950年11月2日),愛爾蘭劇作家,192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是英國現代傑出的現實主義戲劇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長幽默與諷刺的語言大師。

 

NO.7

Life does not have to be perfect to be wonderful.

精彩人生不必完美。——安妮特•瓊納•芬內塞羅(Annette Joanne Funicello)

作者簡介

安妮特•瓊納•芬內塞羅,生於1942年10月22日,系美國歌星和演員。

 

NO.8

A different language is a different vision of life.

語言不同,人生視角也不同。——費德里柯•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

作者簡介

費德里柯•費里尼(1920年1月20日-1993年10月31日),意大利著名藝術電影導演、演員、作家。先後5次摘取奧斯卡金獎。

NO.9

Age is an issue of mind over matter. If you don't mind, it doesn't matter.

年齡乃心態:不在意,不礙事。——馬克•吐溫(Mark Twain)

作者簡介

馬克•吐溫(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塞姆•朗赫恩•克列門斯(Samuel Langhorne Clemens),美國幽默大師、小說家、作家、著名演說家。著有《競選州長》、《百萬英鎊》等作品。

 

NO.10

A man is not old as soon as he is seeking something.

人生有追求,人就不顯老。——巴裡莫爾(John Barrymore)

作者簡介

約翰•巴裡莫爾(1882年2月15日-1942年5月29日),美國演員。

 

NO.11

Men often applaud an imitation, and hiss the real thing.

人們往往讚揚贋品,卻對真品嗤之以鼻。——伊索(Aesop)

作者簡介

伊索,相傳系《伊索寓言》的作者,生平不詳。

 

NO.12

Any text is constructed of a mosaic of quotations; any text is the absorp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another.

任何文本都是由種種引文鑲嵌而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吸收與轉化其他文本而成的。——朱莉婭•克莉斯蒂娃(Julia Kristeva)

(呵呵,發佈拙譯盧梭名著《社會契約論》第一章第九節「論財產權」時,我曾引用此句。)

作者簡介

朱莉婭•克莉斯蒂娃,1941年6月24日出生,法籍保加利亞裔哲學家、文學評論家、精神分析學家、社會學家及女權活動家,對互文性頗有研究。

 

NO.13

All beings have their laws: the Deity His laws, the material world its laws, the intelligences superior to man theirlaws, the beasts their laws, man his laws.

萬物皆有法:神有其法,物質世界有其法,超人智能有其法,獸有其法,人有其法。——孟德斯鳩(Montesquieu)

(查看此句出處,請點擊:拙譯的孟德斯鳩名著《論法的精神》)

作者簡介

孟德斯鳩,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法學家。代表作《論法的精神》,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與法律理論發展的基礎,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歐洲人對東方政治與法律文化的看法。此外還著有《波斯人信札》、《羅馬盛衰原因論》等。

 

NO.14

Laws are like spider webs. If some poor weak creature comes up against them, it is caught. But the bigger one can break through and get away.

法律就像蛛網,弱者碰上,只好束手就擒;強者碰上,則可破網而過。——梭倫(Solon)

作者簡介

梭倫(約公元前638年—公元前559年),古希臘雅典政治家、立法者、詩人,於公元前594年出任雅典城邦第一任執政官,制定法律,進行民主改革,被後世稱為「民主先鋒」。

 

NO.15

The strongest is never strong enough to be always the master.

即使是最強者,也絕不可能強大到永遠是他人的主人。——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查看此句出處,請點擊:拙譯盧梭名著《社會契約論》第一章第三節「論最強者的權利」)

作者簡介

請點擊拙文:譽滿天下,謗滿天下

 

NO.16

To renounce liberty is to renounce being a man, to surrender the rights of humanity and even its duties.

放棄自由,就是放棄做人,就是放棄人權,甚至就是放棄義務。——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查看此句出處,請點擊拙譯的盧梭名著《社會契約論》第一章第四節「論奴隸制」)

作者簡介

請點擊拙文:譽滿天下,謗滿天下

 

NO.17

Laws grind the poor, and the rich men rule the law.

富人執掌法律,法律壓迫窮人。——奧利弗•戈爾德史密斯(Oliver Goldsmith)

作者簡介

奧利弗•戈爾德史密斯(1730年11月10日 或是 1728年 - 1774年4月4日),盎格魯愛爾蘭(Anglo-Irish)詩人、作家、醫生。

 

NO.18

For most men the love of justice is only the fear of suffering injustice.

對大多數人而言,熱愛公平,只是因為恐懼自己會遭受不公平的際遇。——佛朗克斯•德•拉•羅希夫格(Francois Duc de la Rochefoucauld)

作者簡介

佛朗克斯•德•拉•羅希夫格(1613年9月15日—1680年3月17日),法國作家。

 

NO.19

Lives of great men all remind us we can make our lives sublime, and, departing, leave behind us footprints on the sands of time.

偉人的生平啟示我們:我們能夠生活得高尚,並且在告別人世時,在時光的沙灘上留下腳印——亨利•沃茲沃思•朗費羅(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引用了此句的拙譯:《權力的真諦》)

作者簡介

亨利•沃茲沃思•朗費羅(1807年2月27日-1882年3月24日),19世紀美國 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據說世界上第一首譯為中文的英語詩是朗費羅的《人生頌》。時任大清帝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全權大臣董恂曾將《人生頌》書於扇 面,並轉交給遠在波士頓的朗費羅,此扇現存於朗費羅故居。

 

NO.20

The ideals which have lighted my way, and time after time have given me new courage to face life cheerfully, and those ideals have been kindness, beauty, and truth.

那些照亮我前進的道路、不斷給我勇氣去欣然面對生活的理想,就是真、善、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作者簡介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美籍德國猶太裔人,理論物理學家、相對論創立者、現代物理學奠基人。1921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1999年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為「世紀偉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