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lion

小米科技再次融資成功,估值再次上揚,達 100 億美元。

從出道到現在,小米科技基本保持著一年一融資的節奏(天使輪不算),而每次估值都有不小的提升:

    • 2010 年底,小米估值 2.5 億美元;
    • 2011 年底,小米估值 10 億美元;
    • 2012 年 6 月,小米估值 40 億美元;
    • 2013 年 8 月,小米估值 100 億美元。

畫成圖表的話,我們會對小米的速度有更直觀的認識:


 


QQ20130823-2


既然公司的估值已經上升到 100 億美元,那麼小米距離 1000 億美元的估值還有多遠的距離呢?也許我們可以回顧一下,那些互聯網公司估值從 100 億美元,上升到 1000 億美元的故事。


Google


2004 年 Google IPO 的時候,公司市值 270 億美元,很快 2005 年,公司市值突破 1000 億美元,但直到 2013 年,公司市值才真正突破 3000 億美元。


在這 8 年時間,Google 要分為「施密特時期」與「佩奇時期」,前者是 2004 年至 2011 年,後者是 2011
年至今。2004 年到 2005 年,由於公司連續 3 季度的財務報表超出華爾街預期,在樂觀的市場情緒下,公司市值突破 1000
億美元,堪稱迅速。


而 2004 年看到 2011 年,Google 的發展逐步走向多元,雖然看上去業務線廣而深,然而,廣告仍然佔公司收入的大部分。其中
Google 做了不少大膽、有社會效益的項目,比如說發起 Google 翻譯,讓溝通變得不那麼困難;發佈死海古卷數字版,讓所有人都能看到;啟動了
Google 實驗室,鼓勵員工內部創新,這段時間誕生的業餘項目,不少成為現在 Google 業務的基石,比如 Gmail、Google
Maps、Google Adsen 等等。


這期間,Google 也不斷收購,影響力比較大的包括 AdMob 移動廣告,以及現在已經成為在線視頻王者的 YouTube。


在「施密特時期」,Google 在不斷延展互聯網的可能性,儘可能地為網民提供各種類型的服務,讓 Google
成為線上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過,這個時期對後來估值影響很大的一次行動,卻是拉里·佩奇(Larry Page)與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單獨作出,2005 年在施密特不知情的情況下,兩人代表 Google 公司收購了 Android。


事實證明,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收購決定——過去分析師們常常說 Google 的收入過於依賴廣告,現在 Google
的收入仍然依賴廣告,但廣告的出口更多了。當然,Android 能夠如此流行,跟當時安迪·魯賓(Andy Rubin)將 Android
開放給其它廠商使用有關,如果沒有其它廠商的助力,Android 沒辦法成為最流行的移動操作系統。


而在 2011 年,施密特在逐漸淡出公司日常運營的情況下,不再擔任 Google 的 CEO,接任者則是佩奇。佩奇上台之後,則開始整合
Google 的產品線,並開始讓 Google X 實驗室出現在公眾面前,還公佈了極具想像力的自動駕駛汽車、Google Glass
等計劃,讓公司更加具有故事性。而這一點正是資本市場所希望看到。


也正因為如此,Google 的市值與股價,也隨著 Android 的流行、Google X 的出現不斷升高,終於在 2013 年超過 3000 億美元。


Facebook


2011 年,高盛以 4.5 億美元入股 Facebook,將公司估值為 500 億美元,Facebook 上市的時候公司估值 1000 億美元,股票發行價是 38 美元,現在股票價格是 38.55 美元。經歷一年的起伏,Facebook 股票重回發行價。


不過,上市之前,在 B 級市場,Facebook 的估值也經歷由低到高的過程:



    • 2008 年 7 月,Facebook 內部估價 40 億美元;

    • 2009 年 10 月,俄羅斯風投 DST 以 65 億美元估價再次買進 Facebook 股票;

    • 2010 年 6 月,pre-IPO 研究機構 Next Up 給 Facebook 估價 125 億美元;

    • 2010 年 11 月,Facebook 最大投資人阿克塞合夥人(Accel Partners)在估價 340 億美元下賣出「很大一筆」Facebook 股票;

    • 2011 年 1 月,Facebook 在估價 500 億美元前提,從高盛和 DST 融資 5 億美元;

    • 2011 年 6 月,GSV 按 22.98 美元一股購買 22.5 萬股 Facebook 股票,按此價格,Facebook 估值達到 700 億美元;


2010 年的時候,Google 曾經指責 Facebook 不向搜索引擎開放,以至於 Google 無法搜索裡面的內容。這相當於
Facebook 成為封閉的花園,網友在裡面所產生的任何互動,不會為 Google
帶來流量。而在互聯網經濟裡,流量是生命線。在這場討論當中,「Facebook 威脅論」越來越升級,甚至影響到了 Google
的股價表現。而輿論環境,則越來越看好 Facebook 的前景。


Facebook_popularity


當然,2008 年後,Facebook 的用戶數量突飛猛進,是大家看好它的原因。也是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聲稱要將 Facebook 變成一項公共基礎設施的底氣所在。然而,Facebook
上市之後,就跌破發行價,原因在於大家發現 Facebook 在移動方面的表現乏善可陳,公司將精力投入到 HTML5
技術上,押錯了賭注。「互聯網女皇」瑪麗·米克(Mary Meeker)在《互聯網趨勢報告》中指出 Facebook 有移動貨幣化的難題。


直到今年扎克伯格公開承認自己「失誤」,扭轉公司開發的方向,將精力投入到移動應用中,開發了 Facebook Home,不斷地優化
Facebook 應用的體驗,乃至於不惜抄襲 SnapChat 也要推出 Facebook Poke 應用,讓人看到了公司的態度變化。


於是,最近 Facebook 的股價重新上揚。一年前,警告大家不要購買 Facebook 股票的人,估計現在腸子已經悔青了。


總結


基本上,Google 和 Facebook 的估值上漲,都和積極投入「移動化」相關。此外,估值的上升,也和公司的「題材」有關,Google 用可穿戴式設備以及智能化的未來,讓公司更加具備內涵;Facebook 則以「互聯網基礎設施」,讓人看到其中的潛力。


小米科技目前的估值之高,與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有關,也和公司高速增長,和紅米的紅火有關,也和它本身所提倡的商業模式有關。蘋果的股價下挫,是因為投資者們不看好硬件盈利的前景,但小米科技則提出自己通過軟件和服務收費,來維持公司的高速發展。


不管怎麼樣,小米科技符合資本市場對一般優秀互聯網公司的想像,100 億美元,則是這種肯定的表現。今年,雷軍可以繼續談論「市夢率」。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小米科技
    全站熱搜

    阿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