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定一博士
   
身兼長庚大學、長庚科大、明志科大等三所大學董事長及長庚生技公司董事長的楊定一博士,每天忙於研究、和學生討論或辯論、幫助病患恢復健康、講學、寫作……,工作時間長達十八小時,卻不忘從忙碌的行程中,每天保持運動兩小時,而且時常保持感恩、奉獻的心。
「隨時隨地心存感恩,立刻就能啟動身體中好的能量,淨化細胞,遠離憂鬱,減少生病的機會,而且充滿著幸福感!」楊定一從小隨父親楊正民移民巴西,度過艱辛童年,後來在全家努力下家境逐漸改善,赴美求學後和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的千金王瑞華相戀,不論物質生活是豐是儉,楊定一始終認為:只要時時保持快樂情緒,就是最幸福的人!

「我女兒小時候寫過一本書《記得快樂》,內容提到人的本性都是快樂的,孩子小時更無事不開心,愈大才愈不開心,可見只要回到本性,不必刻意追求,人人都能得到快樂。」楊定一認為女兒的說法很有道理,所以他常藉各種場合和機會鼓勵週遭的人,希望人人都能分分秒秒都活在快樂的當下。

最近,他出版了《真原醫》,在沒什麼宣傳情況下,短短幾個月發行量衝破二十萬本,楊定一說,他在書中採用比較簡單的方式解釋「真原醫」的科學原理,目的
是希望國人不一定要懂複雜的實驗室數據,只要相信最簡單的信念──讓身體的每個細胞都健康,人自然就不會生病,而讓細胞健康之道無他,就是「心存善念」和「隨時感恩」。
順從父親 留在巴西讀醫
出生於台灣的楊定一,移民巴西後在當地就讀美國學校,早慧的楊定一成績一直很優秀,十三歲就獲得美國耶魯大學入學許可,想跟隨長姐到美國讀書。但爸爸捨不得和年紀還小的兒子分隔兩地,極力遊說他留在巴西讀大學,經過兩個星期臨時惡補葡萄牙文,楊定一以第一名成績考到巴西大學醫學系,成為巴西有史以來年紀最小的大學生,也使得巴西當局及鄰近的阿根廷、智利等國家,從此修改「十八歲以上才可入學」的規定。
回想起這段往事,楊定一曾自嘲「當時實在太聽話了」,換做是如今要自己三個兒女照辦,孩子絕對不依。但等年紀再更大一點,楊定一又覺得好在先在巴西讀完醫學院,確定一生從醫方向,如今才能以此為基礎研發救人、助人的產品。
十八歲前往美國深造的楊定一,前後只花了一年半的時間,便在二十一歲那年拿到生化、醫學雙博士學位,成為美國紐約洛克菲勒大學創校以來最年輕,也是修習博士學位時間最短的學生,二十七歲當上該校分子 免疫及細胞生物學系主任,被同輩認為是「日後最有機會拿到諾貝爾醫學獎
的同學,當時在洛克菲勒研究中心帶領二百多人研究,曾在國際科學、醫學期刊,發表過三百多篇論文。

挑戰自我 感謝好友諍言
當初為什麼沒有留在學術界闖出一番成就,或把拿諾貝爾獎當成人生目標?楊定一坦言,自己很喜歡嘗試不一樣的事,挑戰不一樣的領域,就像當年在眾人嘆惋的情況下離開學校去創業,從事和塑膠有關的材料研發及製造業。
「去年得到諾貝爾醫學獎的好友,當時打過六通電話來罵我,我真的很感謝他的諍言,但當時實在太順了,所以儘管週遭親友力勸,還是決定做些過去沒接觸過的事。」創業之路艱險難行,楊定一學到很大的教訓,但也讓他決心此生奉獻於醫療助人及預防醫學。

有佛教徒的心
天主教徒的骨
時常在佛教道場演講,聊天時也常順口談到「佛」,使很多人常誤以為楊定一必然是佛教徒,其實,楊家到了巴西,入境隨俗信奉了天主教。
但楊定一認為,宗教殊途同歸,有信仰就有依靠,只是後來讀多了東方的古籍經典,加上自己屢屢和佛教高僧有不可思議的因緣,使他不知不覺成了「天主教的佛教徒」,談話引用的,常是中國古哲的生命智慧,也曾默默贊助成千上萬的孩子讀經改變品格。
就連研究醫學,西醫出身的楊定一也常大量引用東方醫病觀,認為一旦氣脈阻塞,人就容易生病。而要打通阻塞的氣脈,西醫主攻,用盤尼西寧殺死細胞打通氣脈,而中醫則是先把脈辨症,瞭解患者體質的虛實寒熱,再根據情況下藥疏通氣脈,兩者殊途同歸,但中醫顯然略勝一籌。


「所謂『體質』和『氣脈』,是科學,不是玄學,絕非無稽之談。」楊定一深信,就像X光和MRI等微細醫學般,在可預見未來,人類就能透過科學儀器,來瞭解古人早已一目瞭然的道理。同樣的,同一種病症,不同體質給不同的藥,就猶如今日最先進的「客製化醫療計畫」,兩者心意相通,但中醫早在幾千年前就採行了。

經營企業當然要顧及員工的家庭安定,但楊定一以中西醫理合併的研究精神創立生技公司,投入無數的研究經費和人力,產品售價卻和直銷產品差一大截,甚至連成本都無法反映,常招致公司內部反彈。「如果研發出一種很好的產品,卻沒有幾個人吃得起,那麼這種產品的存在價值就不高。」楊定一堅持這種想法。

「身為企業負責人,長庚生技並非很好的商業模式!」公司同仁都稱楊定一為「博士」、「教授」,沒有一般私人企業的「董事長」、「老闆」的稱呼。楊定一承認,他除了在長庚員工餐廳推廣蔬食餐飲,更
希望自己一路走來像是位「健康牧師」,透過產品、理念和民眾互動,教育大家注重預防醫學,至於賺錢與否,並非他最在意的事。

熱中運動 隨時元氣飽滿
楊定一從小到大都熱愛踢足球,十四歲時還曾受到巴西國寶「黑珍珠比利」,誇獎他的球技堪稱「華人比利」,讓他至今熱情不減,每四年一次的世足賽,楊定一常「搞失蹤」,潛身在國外的Pub,和一群球迷瘋狂吶喊,為巴西國家隊加油。
來台灣長住後,楊定一逐漸養成每天運動兩小時的習慣,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絕不間斷,偶爾忙到忘記,反而會覺得:「今天還有什麼事忘了做?」更特別的是,楊定一平日睡眠時間極少,平均只需要二到四小時,醒來就能元氣飽滿,迫不及待想快點運動完,好展開一天忙碌的工作。
楊定一每天大約凌晨四點起床,想好一天的行程後,立刻穿妥衣物出門跑步,不喜歡固定路線的他,經常跑著跑著,發現台北城有許多美麗的公園、河岸、山丘……,大約跑三、四十分鐘(約七、八公里),接著做體操,大約也是半個多小時,接著再做身體的極度拉伸運動。
最近在網路上流傳著一段影片,就是楊定一和一位吳長泰教練,正在示範「螺旋拉伸運動」。楊定一說,這是非常有效率的一種健身運動,因為人體只要運動‥

鴘蚖H、腹部、大腿,就等於牽動了全身七成的肌肉,而且這幾個動作,不必很用力做,全身二百零八個關節就大部分都運動到了。目前,楊定一在台塑大樓後棟對面的大樓的身心靈轉化中心設了一間健身教室,不論台塑員工或社區居民都可以去上課,無形中帶動很多運動人口。
「千萬不要學我!」體質特異的楊定一,經常陪伴病患抗癌,他一再提醒他們一定要多睡,至於自己為什麼不會喊累,主要是因為他平日有禪坐的習慣,不論行住坐臥都能禪定,因此幾乎隨時都能調息紓壓、精神奕奕。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我所做的事,都是我喜歡的事,所以當下都很愉快,自然不會累積疲勞和情緒。」楊定一深信,心理會影響生理,生理也會影響心理,但「心」絕對在「身」的前面。「紓壓是現代人最大的心靈功課!」楊定一常勸病患「完全的療癒來自內心徹底轉變」,平凡、平淡就是最大的幸福。
他也常以身作則,時時心存感激,口中常說「謝謝」。即使遇到讓人極度生氣的人事物,也當對方是「菩薩」,只是說話和臉色難聽、難看些罷了。「一天中,絕大多數的事都是不愉快的。」所以要想盡辦法先凍結壞情緒,再以內心升起的善念,化解壓力和怒氣,避免產生不好的毒素破壞細胞。
他也常
透過每天的親子越洋電話,點點滴滴影響目前在美國讀大學的三個孩子,讓他們早早體會「吃苦如吃補」並學習獨立,所以三個孩子都能透過打工及參與美式足球校隊牢記:「自己天生得到的比別人多,不但要惜福不揮霍,更要懂得為別人付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